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傅元峰[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117-125,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诗抒情主体研究"(批准号14BZW120)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象征主义作为现代派文学的源头,对中国诗人影响深远,但象征主义在中国并未如文学史家描述的那样获得创作实绩。象征主义的中国接受存在理论认知与创作实践的失衡。由于新诗抒情主体未完成观念转换,亦缺乏合适的文化土壤,新诗未能超越技法范畴在更深的抒情主体层面接纳象征主义的诗学养分,形成了对象征主义的错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人重寻返乡的精神路向,新诗的抒情主体迅速裂变,展示出对象征主义诗学进行回望的新趋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