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880103);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4BSH062);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BSH03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CSHZ01)
摘 要:受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冲击,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式微,民众精神文化内涵空乏现象严重,传统民俗的复兴问题广受关注。但在当下的实际研究和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俗表达模糊、对不断消解的民俗与需要复兴的民俗之间缺乏细致界定和准确把握的情况。事实上,我们要复兴的民俗必须是具有维度清晰的结构性内容、切合民众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又具有存在与传承特定场域的民俗。民俗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具备科学理性的民俗复兴观念,把民俗复兴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不仅要对民俗复兴活动进行统筹规划,还要灵活把握和选择民俗复兴的具体路线。一是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采取恰当的宣传、鼓励、引导手段,让民众清楚社会的主流导向;二是广泛发动民众,保护和鼓励民众的民俗兴趣和热情,为他们采用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造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