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素枝[1,2]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出 处:《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241-242,245,共3页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基 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术语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4BD042)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淮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SK2012B478)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至今流行于全国很多地方的《太平年》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相同的词格框架和旋法框架,这一特征至少保持了三个多世纪。根据《太平年》与"莲花落"的关系,使我们从中探寻到《太平年》更早的历史渊源,即《太平年》词曲形式可能产生于明代,并承载于莲花落的表演之中。与之相关的"莲花落"更远可追溯到元代散曲。《太平年》在雅俗两个文化层次中流行,充分说明了民歌俗曲按其自身轨迹在民间流传、新生和发展,其中被吸收到南北曲中的民间歌曲经曲家审音定律有了"定格",成为曲家创作的规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