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俞吉[1]
机构地区:[1]安徽省淮南市朝阳医院药剂科,安徽淮南232001
出 处:《安徽医药》2016年第1期188-190,共3页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处方环节用药差错进行主动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处方环节的用药差错,临床药师对医院上报的ADR报表及门诊药物咨询中涉及的处方环节进行识别和再评价,对其中存在的用药差错(ME)进行干预。结果 2012年至2014年共识别处方环节的ME54例,D、E、F、G级ME分别占45.31%(29例)、23.43%(15例)、16.66%(9例)、1.85%(1例),A、B、C、H、I级未识别。54例ME中共记录54例次分类错误,其中药物选择不适宜比例最高,达22.22%(12例次),给药剂量、途径、浓度、配伍、疗程错误的分别占18.51%(10例次)、18.51%(10例次)、12.91%(7例次)、11.11%(6例次)、9.25%(5例次)、7.4%(4例次)。临床药师对其中的28例进行药学干预,干预率达51.85%,干预成功率100%。结论临床药师对处方环节中ME的再评价及干预,能够甄别用药错误因素,可以减少ME的发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