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金明[1] 杜武勋[2] 张少强[2] 王智先[2] 丛紫东[2] 侯双双[1] 阚振棣 靳冬慧 鞠静[1] 毛文艳[1]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第2期264-266,共3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105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摘 要: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情况下痰饮的化生。由此提出升降出入失调、聚合离散紊乱、开合枢无序是痰饮形成的主要机理,而调整人体气化结构以纠正人身之气的偏胜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状态是根本。
分 类 号:R255.8[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