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外语研究》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研究"(编号:2014B00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传承与超越: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近期小说研究"(编号:KYH115615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中坚力量,路易丝·厄德里克深谙以"对话"形式谋生存的重要性。《圆屋》中的厄德里克自始至终不露声色,是她积极与人物、读者、主流社会乃至世界"对话"的体现。本文结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中提倡的"对话型作者"及"对话的未完成性"概念对《圆屋》进行解读,分析作者从文本内全身而退的叙事效果和小说中隐含的设问及开放式结局的意味深长。乔的独立讲述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创伤和生存困境;作者无力裁决或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指向遥远的未来,引发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彰显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及走出困境之途任重道远。厄德里克的"对话"策略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建构的积极性,为她赢得众多读者的同时让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为更多人知晓,有助于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