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学建构论”解读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误区——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的再探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青卫[1] 

机构地区:[1]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

出  处:《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基  金:201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13YBB026);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专项经费支持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是一个自明性的问题,根本无需涉及"科学价值中立性"的问题,通过破解"科学价值中立障碍"的科学构建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它解决的只能是科学的阶级性问题,而直接回避了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科学性"这个关键问题。如果预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这种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直接否定了"科学价值中立说";如果不预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则所讨论的阶级性问题与"科学价值中立"无干。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个需要做深入解读,广泛宣传的问题,但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科学"(即自然科学)概念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在人们观念上的对立,并非解释方法上的非科学性,而是因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传统科学观主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只有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树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观,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阶级性 科学建构论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