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尚海明[1]
出 处:《学术交流》2016年第3期82-88,共7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研究"(14ZDC003);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2013XZYJS009)
摘 要:中国刑法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死刑应当废除,分歧只在于时间的早晚。死刑研究有三种代表性理论进路:"死刑废除是历史发展规律"论、"死刑与公民生命权冲突"论、"死刑弱威慑力"论。历史规律论基于单线进化的刑罚发展史观,更多的是一种不可证伪的信念,而非科学理论;人权冲突论基于具有浓厚基督教色彩的个人主义权利话语,难以有效解释中国死刑问题;弱威慑力论引介西方实证研究成果作为论据,缺乏针对性与说服力。这种非语境化的"现代化范式"掩盖了刑罚制度赖以存在的文化、观念、心理的高度复杂性与歧异性。只有摒弃这种教条化倾向,将死刑置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予以考察,才能对死刑何以存在与应否废除获致整全的理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