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世界”的语义本质及其语言哲学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冬雪[1] 

机构地区:[1]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6

出  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72-78,共7页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摘  要:在语言意义问题研究过程中,分别产生了4种经典的语义模式:"意义是世界(宇宙)""意义是事物""意义是事实(情境)"和"意义是用法"。其中,"意义是世界"体现了语句的普遍性特征。在语言转向超语言现实的"起点"中,事物的各个特征密切关联;最终,事物及其特征在时间的线性连贯序列中稳定下来。"事物—特征"所表现出的离散性特征通过语句的"主体—述谓"结构表现出来,并以此实现了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提出的"意义是世界"语义模式。

关 键 词:意义是世界 亚里士多德 “事物—特征”结构 “主体—述谓”结构 

分 类 号:H353[语言文字—俄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