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桐花树叶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研究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晓冬[1,2] 黄木水生 黄建新[3] 戴聪杰[1] 李元跃 蔡建秀[1] 陈忠焜 

机构地区:[1]泉州师范学院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泉州362000 [2]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集美361000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  处:《中药材》2015年第12期2590-2593,共4页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01146);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fmfre2014011);泉州市第二批科技项目(2013Z126);泉州市科技计划B类项目(Z20140156);福建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201510399019)

摘  要:目的:筛选与确证桐花树叶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萃取法获得桐花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醇沉)等5个部位,经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筛选出抗炎镇痛作用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小鼠热板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等全面评价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匀浆的T-S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200 mg/kg)灌胃给药后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大热板小鼠痛阈值、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不同剂量(100、150、200 mg/kg)的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胃给药3 d后,可使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抗氧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关 键 词:桐花树叶 乙酸乙酯部位 抗炎 镇痛 抗氧化 

分 类 号:R285.5[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