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兴成[1] 程国栋[1] 康尔泗[1] 张其花[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2年第8期675-685,共11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批准号:49731030)
摘 要:依据黑河上游流域内获取的树木年轮样本和该河上游及出山口水文站径流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年轮年表。年表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关系,重建了黑河上游及出山口径流。得出在距今1319a以来,黑河莺落峡出山口最大年径流量为26.74×10^8m^3/a,最小为6.44×10^8m^3/a,年际变率Cv=4.17,多年平均为15.284×10^8m^3/a。特枯、偏枯水年以及平水年、特、偏丰水年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8.9%,23.9%,20.5%,19.0%,17.7%。相对而言,枯水年稍多一些。持续5a以上的枯水段出现过37次,共538a,持续最长的枯水段达22a;丰水段为38次,共390a,最长达39a。这两种现象仅占总数的一半,另一半是2-3a间的丰、枯水循环和平水期。小周期循环是出山口径流量的主要变化方式。同时也有较明显的中、长周期变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所描述张掖(原甘州)旱涝灾害与出山口年径流量的对比中,旱灾的吻合率高达80%以上。而涝灾也在60%以上。从中长周期的变化趋势来看,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出山口径流量正处在一个百年尺度的丰水期中。这一结果是目前我国在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千年以上长度水文资料的首例工作。它为黑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