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47-51,共5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准确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是科学地开展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前提。但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只是抽象地谈论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与目标,泛泛地描述新型城镇化的各个层面,没有准确揭示出新型城镇化内在本质属性。这就要将其放在与城镇化、城市化以及小城镇相比较的高度,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公共服务、空间区域、社会治理城市化以及人居环境的优美化。这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自然的而是包含着人为建构,它蕴含着主体人的自主选择、路径选择与秩序重构,揭示了新型城镇化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特性,展现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之处,成为规范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的必要前提。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才能说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及小城镇理论与实践的扬弃与超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