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国剑[1] 杨镛[1] 杨国凯[1] 万嘉[1] 马震寰[1] 陆平[1] 杜玲娟[1]
机构地区:[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云南昆明65002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第7期1713-171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0ZC219;2011FB150);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基金(No.2008PY004)
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方法中核心技术的最佳选择与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1 200例(1 20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射频消融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A组)、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B组)、激光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C组)、传统手术组(D组),每组300例(300条下肢)。于术后5、20、120、360 d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淤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大隐静脉再通率、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8项指标。结果术后5 d:皮肤淤血率A、B、C三组较D组低(P<0.05);疼痛率、麻木率B组低于A、C、D三组(P<0.05);皮肤感染率及皮肤坏死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皮肤色素减退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 d:疼痛率、麻木率B组较A、C、D三组低(P<0.05)。术后360 d:大隐静脉再通率B、D两组较A、C两组低(P<0.05);浅静脉曲张复发率B组较A、C、D三组低(P<0.05)。结论大隐静脉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联合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的组合方式可作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优选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