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知与行》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5008)
摘 要:恐怖主义是政治性犯罪的当代升级版,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维系安内攘外的政治共识;然而,在国际上反恐的法治共识尚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恐怖行动是战争还是犯罪、国际反恐的国家责任边界等问题,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法治的争论焦点。21世纪以来,我国也面临着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安全威胁,我国于2015年12月27日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一种全新的反恐法治,因其涵盖言论、集会、结社和宗教自由以及外贸外资等内容曾引起过美国国务院的"严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法治指向较好地整合了"安内与攘外"两大国家安全诉求;在反恐这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及时有力地厘清了国内外的种种认知误区;该法灵活而全面地设定了刑事打击与军事打击、境内群众路线与境外协商反恐、反恐动员与恐怖认定的法治程序;它在联合国乃至中美俄英的国际比较层面,都突显出了中国特色的反恐法治精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