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黑龙江省150081 [2]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省150088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第4期118-119,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D201271
摘 要:乙型肝炎呈全球流行,是威胁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曾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00万人发展为慢性肝炎1,每年全球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者慢性肝病综合征,比如失代偿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2,而肝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3.我国是乙肝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有7种药物通过认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传统干扰素、聚乙二醇一干扰素和5种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类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起初只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近十几年,因干扰素治疗效果及肝硬化人群不适合问题,陆续出现5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抗病毒疗程较短,并可产生持久的血清学转换.无论是应用传统干扰素还是聚乙二醇一干扰素4,发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可有80%获得5至10年的乙肝e抗原持续阴性5.6,然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只对30一40%患者可成功获得血清学转换6.近年来,为提高干扰素治疗效果,肝病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切入研究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