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志芳[1,2]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法学院 [2]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
出 处:《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国际合作机制研究"(10XGJ001)的部分成果
摘 要:在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跨国贩卖人口行为总是和战争、殖民主义、奴隶制联系在一起,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不文明、不光彩的一笔,必须进行彻底清除。但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到今日,跨国拐卖人口犯罪这一现代"奴隶贸易"不仅依然存在,并且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犯罪行为之一,涉及世界每一个大陆。近年来,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为发展经济而相继开放边境,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在该区域发展迅速,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本文立足于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云南边境一线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状呈现出的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犯罪流向、犯罪分布地域、以犯罪动机划分的犯罪类型和犯罪隐案等特点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国际合作机制提供坚实基础。
关 键 词:大湄公河次区域 云南边境一线 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特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