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疾病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立军[1] 陈泳涛[1] 符茵[1] 邬颖华[1] 戴怡蘅[1] 

机构地区:[1]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0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第8期1640-1643,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换血过程中胆红素、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安全使用最新黄疸换血指南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4年33例使用成分血换血疗法治疗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黄疸原因疾病谱、换血过程中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将患儿按照原发疾病分为溶血组、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组、G-6-PD缺乏合并感染组、其他组,分析疾病对换血过程中内环境、胆红素、凝血功能及后遗症的影响。结果在新指南下的换血病例中,新生儿溶血病溶血13例。按黄疸原因进行分组,4组总胆红素在换血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同(F=2.103,P=0.126),均呈下降趋势;疾病对换血内环境、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但是换血后各组血钾、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血钙升高。4组患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F=1.528,P=0.2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0.347,P=0.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换血前后PT(F=2.830,P=0.098),APTT(F=0.347,P=0.7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蛋白原(FIB)在组间(F=2.838,P=0.045)、换血前后(F=10.34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后FIB降低。结论疾病因素并不影响换血总胆红素下降效果,但是仍需要及时对病因进行诊断,同时在换血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关 键 词: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临床疗效 

分 类 号:R722.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