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性自我找寻与超越——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谷显明[1] 

机构地区:[1]湖南科技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6期68-74,共7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5A07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BB09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型。此后,“五四”浪潮中的莎菲、革命战争年代的林道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李双双等,都是文学叙事中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闸门的再次开启,唤起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带来了全民族精神的新生,也极大地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处在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乡村女性,感受着时代精神的脉动,冲破家庭和社会的藩篱,开始了找寻自我的伟大实践。新时期以来,张弦、路遥、李佩甫、贾平凹、周大新、铁凝、方方、毕飞宇、孙惠芬等一批作家,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乡村女性形象,寄予了作家对乡村女性解放的深沉思考和热切期盼。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探寻急剧变革时代乡村女性自我找寻、反抗男权和追求独立的艰难历程。

关 键 词:乡村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乡土小说 女性自我 新时期 解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