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谷显明[1]
机构地区:[1]湖南科技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6期68-74,共7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5A07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BB09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型。此后,“五四”浪潮中的莎菲、革命战争年代的林道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李双双等,都是文学叙事中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闸门的再次开启,唤起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带来了全民族精神的新生,也极大地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处在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乡村女性,感受着时代精神的脉动,冲破家庭和社会的藩篱,开始了找寻自我的伟大实践。新时期以来,张弦、路遥、李佩甫、贾平凹、周大新、铁凝、方方、毕飞宇、孙惠芬等一批作家,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乡村女性形象,寄予了作家对乡村女性解放的深沉思考和热切期盼。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探寻急剧变革时代乡村女性自我找寻、反抗男权和追求独立的艰难历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