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痰、瘀、虚辨治乌头碱中毒初探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强[1] 吴伟[2] 黄颖[1] 褚庆民[2] 方俊锋[2] 卿立金[2]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出  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年第6期113-11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科研专项(2013B032500002)

摘  要:目前临床常见含乌头碱成分的中药包括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等,性味多为辛、温.《神农本草经》首载乌头,且描述“其汁煎之名射朔,杀禽兽”,谓民间常用其涂于毒箭以射杀猎物.当今民众常用乌头类植物泡酒或炖食以治疗风湿骨痛,随着火神派学说的推广。

关 键 词:乌头碱 中毒 热毒 瘀热相搏 气阴两虚 

分 类 号:R285.5[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