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加伟 秦毅彬[2] 徐兴国[2] 陈红生[2] 曹苏[2] 丁晶晶[2]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麻醉科,南通226001 [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出 处:《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第6期625-626,共2页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摘 要:目的 :比较传统盲探找异感,单纯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多点小剂量法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传统盲探找异感组(R组),单纯神经刺激器组(N组)和超声引导组(U组)。R组和N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 L,U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15 m L。记录3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果:U组神经阻滞操作所需时间(8.1±2.3)min,稍长于R组的(6.8±2.5)min和N组的(7.4±2.4)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6±3.3)min,显著快于R组的(16.6±3.8)min和N组的(16.4±3.6)min(P<0.01)。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率U组为100%,明显高于R组的80%和N组的85%(P<0.05)。U组和N组均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R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局麻药中毒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多点小剂量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虽然略长,但麻醉起效快,药物剂量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