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二祥[1]
机构地区:[1]安庆师范大学
出 处:《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2期137-151,共15页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 金: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校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SZXM057)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古人的名、字往往是家长或别人所起,体现的是他人的想法和愿望,而号多是由本人自取,寄寓有个人的思想与意趣,体现了自己的追求和情怀。最早以"耐庵"为名号的当是宋末元初人"耐庵",或即是"施耐庵"。明、清两代共有30余人以"耐庵"为号(或室名),而无一人以"耐庵"为字。明人杨守陈的《百耐庵赋》敷陈"耐道"之义,被誉为古代文人的"座右铭"。赋文指出"耐道"是"君子之道",是南方的"含忍"之道,是"恕道"。"耐道"的核心在于"容忍",即"有忍"、"有不为",其目的在于"有济"、"有为"。"施耐庵"的"耐道"或也可于此中取义。
关 键 词:耐庵《百耐庵赋》耐道 含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