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与镜像:麦卡锡小说《血色子午线》中的颠覆与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小平[1] 卢遥[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出  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麦克.麦卡锡小说研究"(13BWW039)

摘  要:作为科麦克·麦卡锡暴力美学的拐点之作,《血色子午线》以其晦涩的标题,难懂的结尾,构建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美墨战争大背景下美墨政府与印第安部落冲突中的一个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并在暴力考验下的血腥空间。这部复杂而又意蕴丰富的的后现代西部小说"为暴力而暴力"的美学诉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不谋而合。麦卡锡重要小说中的躯体和镜像,直指躯体社会中个人镜像的颠覆与重构。

关 键 词:科马克·麦卡锡 《血色子午线》 躯体 躯体镜像 

分 类 号:I712.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