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辜也平[1]
出 处:《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5-11,共7页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06BZW055)
摘 要:现代传记滥觞于海禁解开之后,正式诞生于五四时期。其中郭沫若的自传不仅出现较早,写作时间长,篇幅巨大,而且显示了迥异传统的叙事书写特征。1.与轻个体、抑个性的文化传统不同,《沫若自传》充分体现了主体精神的个性化书写特征,其回顾性的叙事和表白始终坚持"我"的视角,因此塑造出一个注重主体性、创造性和行动性,反叛世俗的多重自我的传主形象。2.有别于史传的静态叙事,《沫若自传》进行的是成长叙事,不仅刻画独特的个性,而且以充分的童年叙事强调个性的产生、发展和变化。3.不同于重"实录"的历史叙事,《沫若自传》采用的是有多样阐释空间的文学叙事,其叙事写人的情感色彩,议论、抒发、反讽、自嘲的丰富含义,以及婉而成章的叙事修辞都具有特殊的文学张力。总之,郭沫若的自传是"诗与真"的结合,它不仅弥补了"东方无长篇自传"的缺憾,而且充分体现了由传记观念的嬗变所带来的自传文学的叙事书写方式的转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