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建新[1]
出 处:《学术交流》2016年第5期195-199,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13&ZD154);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高原学科项目"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才培养机理探讨及新闻业务法则研究"
摘 要: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是多元呈现的,而且各具特色,存在有大学、社会团体、民间、新闻媒体、报业经营者、政党、中外合作组织等创办和运营的新闻教育。从现实存在看,这些新闻教育都是在当时能够立足于社会、"应一时之需"的新闻教育。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新闻教育中,萌生了一些较早的中国新闻教育思想和理念,举其要者有"新闻教育要注意社会环境的需要""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做猴子,不要做绵羊""新闻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入太庙,每事问""靠感性试水,用理性固基""敦品励学""新闻学如同医科、法科,应实行5年学制",等等。这些新闻教育思想大多源于实践,顾及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操持,务实大于务虚,专注和聚焦于新闻教育本身的成分大。在今天看来,这些思想依然有值得借鉴和效法的内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