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宏锋[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 处:《中国音乐》2016年第2期40-48,共9页Chinese Music
基 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摘 要:本文以现存元杂剧宫调的乐学内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统计并结合考古遗物和传统音乐遗存,认为明清南北曲实践中的俗乐宫调情况并非元杂剧宫调历史原貌,不能以此作为元杂剧宫调无调高、煞声等内涵的依据。元杂剧以管色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机制,决定其宫调结构与唐宋俗乐调体系一脉相承,是特定音乐体裁对俗乐二十八调体系的撷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元杂剧各折(齣)的调高连接与调性布局规律,以及元杂剧宫调与明清工尺七调的内在联系,认为在唐宋至明清音乐艺术的演变历程中,有元一代宫调理论、音乐形态乃至音乐风尚的变迁,已成为考证近古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