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与乐学内涵(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宏锋[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  处:《中国音乐》2016年第2期40-48,共9页Chinese Music

基  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摘  要:本文以现存元杂剧宫调的乐学内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统计并结合考古遗物和传统音乐遗存,认为明清南北曲实践中的俗乐宫调情况并非元杂剧宫调历史原貌,不能以此作为元杂剧宫调无调高、煞声等内涵的依据。元杂剧以管色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机制,决定其宫调结构与唐宋俗乐调体系一脉相承,是特定音乐体裁对俗乐二十八调体系的撷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元杂剧各折(齣)的调高连接与调性布局规律,以及元杂剧宫调与明清工尺七调的内在联系,认为在唐宋至明清音乐艺术的演变历程中,有元一代宫调理论、音乐形态乃至音乐风尚的变迁,已成为考证近古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关 键 词:元杂剧 俗乐二十八调 管色实践 工尺七调 宫调变迁 戏曲音乐 

分 类 号:J609.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