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百家评论》2016年第2期22-32,共11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莫言小说叙事学研究"(批准号:13BZW15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生死疲劳》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论者从民间立场、历史、宗教、轮回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形式批评的角度对《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进行论析,以此来探究《生死疲劳》在艺术形式上的贡献。一、叙事结构《生死疲劳》借用佛教"六道轮回"的形式来展开故事。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在阎罗殿鸣冤叫屈,又遭阎王欺瞒,虽放回阳间,却托生为驴,而后又转生为牛、猪、狗、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