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检秋[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  处:《江海学刊》2016年第3期166-176,共11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19世纪学术家族之研究"(项目号:12BZS04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代一些学者多从师承或地域来梳理清代汉学,遂有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等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汉学分派多所讨论,见仁见智,而至今难有共识。清代学者虽有时提到师承关系,士人交游也呈现一定地域性,但这些因素并不必然导致学术成派。清代汉学家注重实证研究,追求实事求是,学派观念远不如宋明理学家明显。分派陷入困境的根源之一是师承脉络错综难辨,二是人们过重学术的地域性。加之,有的"学派"附入了差异较大者,导致概念笼统失当,而对其学术本身、学术认同注意不够。超越汉学分派,从更为具体的家学传衍来梳理汉学脉络,不失为走出困境、深化研究的有益途径。

关 键 词:汉学分派 师承 学术地域性 学术反思 

分 类 号:K207.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