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学霞[1]
机构地区:[1]郑州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44
出 处:《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11-15,共5页Hena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中国古代儒家历来重视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古希腊的哲人也强调文艺对人的心灵的"净化"作用,提倡"寓教于乐";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历届中国领导人无不非常重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作用。尽管20世纪以来的文艺理论白云苍狗,变化万千,但对于文艺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基本功能却鲜有否定者。这说明即使在当下"后现代"反对"宏大叙事"的文化语境中,对文艺具有社会功能也依然有相当的共识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已经被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的问题,在现代传媒条件下,文艺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又都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这个"新"表现在各个层面:首先,现在的"创作"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了。现代传媒条件下的文艺往往不再是纯粹的个人精神创造活动,而是成为一种"生产"——从策划、制作到营销已经形成"一条龙"生产线,许多人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艺如何为社会服务这个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其次,现在的文艺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了。在通常意义上,文艺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也包括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经典形式。在今天,现代传媒则大大扩展了"文艺"的范围,增加了许多新的作品形式。诸如各种类型的影视剧、网络文学、综艺节目等形形色色的被大众审美文化所喜爱的新形式已经挤进了以往属于精英文化的"文艺"领地之内,这些文艺新形式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显然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新问题。再次,现在的文艺接受者,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爱好者,而是成为大众审美文化的受众了。以往的文艺是一种修养,爱好文艺是一种精神品位,长期以来都是某种身份的标志。现在的文艺接受乃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精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