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青梅 李霞 张国梁 

机构地区:[1]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044000

出  处:《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年第2期67-69,共3页China 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RF)的疗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伴Ⅱ型RF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对照组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拔管后序贯BiPAP,观察组进行BiPAP治疗,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并检测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消耗(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氧输送(D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分别为(621.68±37.75)ml·min-1·m-2、(178.65±12.78)ml/L,高于观察组的(532.25±34.74)ml·min-1·m-2、(167.68±11.79)mL/L,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分别为(278.85±46.38)ng/L、(276.33±38.61)pg/mL、(21.71±2.82)pg/mL、(32.75±3.34)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60.87±51.29)ng/L、(296.67±46.32) pg/mL、(23.52±3.07)pg/mL、(34.45±3.63)pg/mL,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COPD伴RF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改善作用与有创通气相当,但BiPAP治疗的并发症更少,而且对炎症的缓解作用优于有创通气,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关 键 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 炎症反应 

分 类 号:R563[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