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浙江杭州310005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杭州310005
出 处:《中华全科医学》2016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5H270005);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4ZA057);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2ZA061)
摘 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湿、热证候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77年制定的原发性痛风分类标准并处于急性期的痛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27例,西药组25例,中药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例,西药对照均为男性。2组均予低嘌呤饮食,中药治疗组予"清热利湿方"(忍冬藤30 g、威灵仙15 g、元胡10 g、土茯苓30g、绵萆薢15 g、炒白术12 g、车前草15 g、虎杖15 g、秦艽9 g、葎草15 g)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7.5mg/次,1次/d,餐后口服,疼痛严重者每次7.5 mg,2次/d,总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痛风基本病机"湿、热"量化表观察记录2组患者中医湿、热证候积分及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中、西药治疗后2组患者"湿、热"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其中热象变化明显(P<0.001),中、西组治疗后"湿、热"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治疗疗效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患者"湿、热"证候均有明显的影响,其治疗急性痛风疗效与美洛昔康片相当,且副作用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