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大学生的幸福观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凤兰[1] 王小云[1,2] 张倩楠[1]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88-194,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840023);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2012SC48)阶段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2SZY41)

摘  要:运用词汇联想技术收集大学生对幸福的社会表征词语,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幸福观调查问卷,可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的结构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观的成分是多元的,但依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家庭为核心,注重精神生活及理性的财富追求等特点,继承了"家、国、天下"的价值次序,同时表现出生活化与个体化的时代特征。研究还发现,社会取向的追求"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的幸福观和注重精神生活的"快乐"幸福观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而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及生活安逸的幸福观并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关 键 词:大学生 幸福观 幸福感 教育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