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健涵[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75-177,共3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ZH156)
摘 要:"同群效应"是教育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是指平等个体之间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相互作用时,某一个体的行为及结果会受到其周围同群者行为及结果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具有"同群效应"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地域选择的"趋同"、就业行业选择的"从众"、就业准备的"跟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功利性、大学生"感性就业"的倾向性、就业服务的局限性是形成大学生就业选择"同群效应"的主要原因。高校、政府、家庭要从"同群效应"的角度出发,发挥好大学生就业选择"同群效应"的正作用,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理性择业、积极就业、正确就业。
分 类 号:G645[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