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璞
机构地区:[1]美国布兰戴斯大学
出 处:《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152-163,共12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布兰戴斯大学资助的项目~~
摘 要:1923年郭沫若出版了《卷耳集》,收录了对《诗经》作品的"离经叛道"的今译。到了1953年,又完成了《屈原赋今译》,也为翻译问题的反思再次提供了机缘。此外,今译实践还弥漫在他的史学著作之中,比如,对《诗经》中农事诗的全译,成为了"西周奴隶社会"论的展开方式。而在《李白与杜甫》中,白话译又转化为"翻案"史学的论争策略。郭沫若的古诗今译构成了从"五四"到1970年代的一个潜在谱系。它绝非仅仅涉及汉语内部的媒介转换,而关系到阐释主体性的建构和解构,编码着文化革命的逻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