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圣攀 叶明[1] 张鹏[2]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北京100053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第5期534-53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摘  要: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5%~10%,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成约60%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937年,Dandy进行了首例颅内动脉瘤外科夹闭手术,之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的出现开创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由于弹簧圈栓塞术比外科夹闭术有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少的并发症,且随着球囊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及3D生物凝胶涂层弹簧圈等新技术和材料的出现,其逐渐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

关 键 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治疗方法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装置 导向 血流 弹簧圈栓塞术 

分 类 号:R651.1[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