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苟妮娜[1] 靳铁治[1] 边坤[1] 张建禄[1] 王开锋[1]
出 处:《陕西农业科学》2016年第5期24-28,共5页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2013K-01);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2015K-25);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3KTCL03-13)
摘 要:2014年4月对黑河流域(秦岭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鉴定出底栖动物15种,隶属3门4纲12科。在各类群生物中,水生昆虫占绝大部分,共9科12种,其他各类群所占比例都不足7%。黑河流域优势种为四节蜉(Baetis)、新石蝇(Neoperla)、蜉蝣(Ephemera)、扁蜉(Ecdyrus)、优势度分别为0.51、0.05、0.05和0.03。底栖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19~104 ind·m-2之间,四节蜉(Baetis)的出现频率最高为88.9%。食底泥者是底栖动物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黑河(秦岭段)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不同采样位点之间差异不显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