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城市的“墙”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放[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6-10,共5页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摘  要:"墙"这个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变迁甚微,保持了一贯的语义。垒土为墙,用意在保护墙内的东西。古代城市总是环城筑墙,"城"与"墙"紧密相联。城市与郊野的区分,还在于那一道墙。城市的一些称呼,如"邑""国"等,其部首"囗"是墙的象形。墙是城的人为界划,理解城市的地理内容,可以由墙来区分。从先秦到唐代,墙的封闭功能明显。宋代商业大发展,墙的形式一变前制,内部隔防之墙拆除,坊巷流通。由墙而城而镇,都涉及垒土以为屏障的本义,镇作为军事用地,所用"水栅""陆栅"是"墙"的变形。中国最著名的墙是长城,它的英文名称是Great Wall,是古代的城也就是墙(wall),而不是后来的城市(city)。墙是一个区分体,由墙而有内外,起着管控、束缚和保卫的作用,是社会治理的元器件。

关 键 词:城墙 城市 城镇 

分 类 号:TU-098.1[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