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给药方式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坤[1] 李晓强[1] 钱爱民[1] 桑宏飞[1] 戎建杰[1] 朱礼炜[1] 张晔青[1] 于小彬[1] 雷锋锐[1] 李承龙[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苏州215004

出  处:《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课题(BL2014043)

摘  要:目的分析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0例急性DVT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按照病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0~7天组,B组8~14天组,尿激酶总量为80万U/日。按照给药方式每组分成两个亚组:A1、B1组采用快速注入,A2、B2组采用24小时持续泵入的方法,期间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术后比较各组的溶栓率、主干血栓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肢消肿率情况。结果A1、A2、B1、B2每组各10例患者,患肢的溶栓率及消肿率比较,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的主干血栓溶解时间无论A、B组间还是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穿刺点及切口处),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患肢血栓溶解的效率、消肿率与病程有密切的关系,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但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在血栓溶解效率及主干血栓清除率及患肢的消肿率方面并无明显地统计学差异。

关 键 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尿激酶 给药方式 治疗效果 

分 类 号:R543.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