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楠[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
出 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123-125,共3页
摘 要:"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又会去向何处?"这些一系列关于人类自我认知的终极问题,自古至今在哲学界从未停止过讨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我是谁"的发问,一方面,哲学家们通过更多更可靠的方式去获得更多证据来维护拥有着永恒本质的灵魂,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试图通过他们最信任最拿手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寻求以还原论为模型的答案,这是神经科学对哲学发起的挑战。本文将以"人工智能发展"为线索,"意识起源"为切入点,分别从哲学和神经科学的两个视角来探讨"我是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