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6期809-823,共15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21061;41290260;Y250200003)资助
摘 要:通过对华南上扬子区5条出露完好的剖面(下奥陶统-上奥陶统底部)进行几丁虫样品的系统采集、分析与研究,鉴定几丁虫24属128种.对5条剖面的几丁虫资料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几丁虫多样性及其演变,对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初期几丁虫的多样性事件提出新的认识:早期几丁虫出现(特马豆克中期),Euconochitina symmetrica的出现及几丁虫的初次辐射(特马豆克晚期),几丁虫再辐射及复杂多样化纹饰构造特征的出现(弗洛晚期)以及几丁虫分异度的高峰期(桑比初期).将研究区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初期几丁虫的多样性演变与区内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牙形类、疑源类以及区外波罗的板块、冈瓦纳板块北部、劳伦板块及全球的几丁虫多样性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1)华南奥陶纪各海洋生物门类多样性演变呈"幕式"发生,一般可识别出比较显著的2~3次多样性峰值,但各门类的辐射型式与规模各具特色;(2)华南与冈瓦纳北部的奥陶纪几丁虫辐射轨迹更为相似,二者的关系相较其他板块更为紧密;(3)奥陶纪几丁虫演化可划分为4阶段,即特马豆克期起源、弗洛期至大坪期稳步辐射、达瑞威尔晚期至凯迪初期辐射高潮以及凯迪晚期的分异度急剧下降.
分 类 号:P534.4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