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表现派”表演艺术——以《心灵游戏》演出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奇吾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7

出  处:《戏剧之家》2016年第7期10-12,共3页Home Drama

摘  要:众所周知,在表演艺术领域中一直有三大表演派别的说法,该说法最早是由俄国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文简称斯坦尼或斯氏)提出的,三大表演派别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以及"匠艺派"。斯坦尼形象地用几个数学公式概括了三个流派的特点:"体验艺术=真实+美","表现艺术=真实+程式化的美","匠艺=不真实+程式化的美"。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响,中国各大戏剧院校都独尊"斯氏"表、导演教学体系,以至于后来慢慢兴起的剧团和艺术院校都自然而然地全方位教授、学习和运用斯氏体系。虽然中间有三次掀起过"布莱希特"热,"表现派"这个词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但是大多数人仅限于了解到一些皮毛,或者少数的剧团在排练一些表现主义戏剧时才会用到表现艺术的理论。笔者在本科四年的表演专业学习中都是以体验为主进行表演,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希望能够在表演上探索新的道路。

关 键 词:表现派 理想的范本 镜子 外在标志 

分 类 号:J81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