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阿怒人的社会空间建构  

Naming:Anu People's Constitution of Social Spa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锦[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17

出  处:《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5期128-133,共6页Guizhou Ethn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特征研究"(批准号:08BMZ027)

摘  要:居住在藏彝走廊的阿怒人,在怒江流域高山峡谷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共居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对社区内的土地命名和确定边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社会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意义的"地方"。这个地方构建的过程,既体现了阿怒人社会和宇宙观的本质,也呈现了历史进程的影响。是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建构的一种类型。Living in Tibetan-yi corridor, where lie s the Nujiang basin- a alpine and gorge region with multiple nationalities living together,Anu people have constituted their own social space,and made it a meaningful‘place'though naming the land inside the community and defining the boundaries. This process of constituting the‘place',has not only reflected Anu people's outlook of society and the world,but also presen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rse of history.

关 键 词:藏彝走廊 阿怒人 社会空间 地方 

分 类 号:B016.9[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