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下的模糊语言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宏亮[1] 胡健[2] 

机构地区:[1]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2]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出  处:《江淮论坛》2016年第4期97-101,共5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4A343;SK2015A449);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委托项目(SK2015A800);阜阳师范学院2013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ZYJS05)

摘  要:模糊性既是客观世界的固有属性又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札德的"模糊集合论"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创立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和描述对象的新方式,更为语言模糊现象的诠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分析框架。将模糊语言纳入哲学思辨领域,从客观世界、人类思维以及语言本身三个维度考察自然语言的形成机制及影响,能从更高的层面解读模糊语言研究的现状,并为模糊语言理论的建立提供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

关 键 词:哲学 模糊语言 模糊集合论 

分 类 号:H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