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道阳[1] 魏玮[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101-104,共4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与创新模式研究"(SK2013A080)

摘  要: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是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军队党代表制度的尝试以及根据地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中设立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借鉴前苏联的经验,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其产生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形成、成熟、创新等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成功实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保障。

关 键 词:高等学校 辅导员制度 历史演变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