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革”主流文学主体性失落问题的再探讨——以浩然的样板小说创作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家富[1] 陈永敬 陈俐[1] 

机构地区:[1]昭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出  处:《文教资料》2016年第12期21-22,共2页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文革"文学作为一个"话题"历史性地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在"地下文学"与"地上文学"的认知碰撞中,个体话语与集体话语的存在形态成了"文革"文学价值研究的一重要表征,但历史地看待"文革"的主流文学,其主体性的失落虽然是"文革"政治权力话语的必然结果,但它承载的却是"文革"时期"人"的一种生命存在形态,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整体性文学史观"的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文革” 样板小说 集体话语 个体话语 文学史观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