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莅[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Study & Exploration
摘 要:马克思在其理论生涯中对历史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通常冠之以"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之名。然而,当深入经典作家的文本中进行仔细研读时,我们发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对"唯心史观"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变革时提出的两个概念,重在揭示马克思研究历史的理论性质。除此之外,马克思还针对具体的历史问题写就了大量的文本,它们体现出马克思研究历史得到的理论内涵。基于此,只有将理论性质和理论内涵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建构起马克思叙述历史的话语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