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江发[1] 石博文[2] 许明桃[1] 桑莉莉[1] 许树柴[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州510120 [2]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
出 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年第7期917-91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摘 要:目的总结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位置分布情况,结合临床探讨预防针孔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小腿环形外固定器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20~80岁,平均47.3岁。共使用84个环,427枚固定针;根据固定针类型,分为全针组(350枚)及半针组(77枚)。全针组根据固定针位置分为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术后每月定期随访1次,观察针孔感染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7个月。全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2.57%(44/350),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分别为21.05%(16/76)、11.11%(16/144)、12.50%(11/88)、2.38%(1/42);除近端环组与中间环组及足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30%(1/77),显著低于全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07)。结论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可能与固定针布针位置、方式有关,临床应注意近端环针孔感染的预防,适当增加半针,减少使用全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