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延寿[1] 陈春莲[1] 尹建华[1] 熊运华[1] 黄永萍[1] 

机构地区:[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3期25-25,27,共2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基金项目 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JXARS-02)

摘  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晚品种在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米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变化最大的是整精米率,粒长越长的品种作早稻种植,整精米率下降越厉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综合米质晚稻表现均优于早稻种植,对于反映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大多数品种早稻反而优于早稻。

关 键 词:水稻 晚稻早种 栽培模式 米质 变化特征 

分 类 号:S511.2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