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钧[1]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外语研究》2016年第3期97-102,共6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摘 要:索尔·贝娄惯于在他的小说里展示人的生存困境和人在这种困境下的选择。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中,贝娄通过人物刻画对当代社会的伦理环境与人生的意义进行了一次严厉的道德追问,深刻阐释了他反对道德虚无主义的立场。尽管这部小说在形式技术层面存在某些缺陷,书中三个意味深长的道德隐喻——一幅让人毛骨悚然的名画、一枝似是而非的假花和主人公的自我流放北极,清晰地展示出了深刻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
关 键 词:贝娄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道德隐喻 人物塑造 伦理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