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换伟 刘锐[1] 蔡有龄[1] 殷致宇 雷鹏程[1] 庄逢康[1]
机构地区:[1]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100192
出 处:《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年第7期424-425,共2页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摘 要: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渔民。主因右手背疣状斑块伴糜烂2年就诊。患者长期从事捕鱼工作,2年前右手手背斑块、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以“孢子丝菌病”诊治,给予“10%碘化钾液”10 mL每日3次4个月;“伊曲康唑胶囊”400 mg每日1次1个月,无明显效果。皮损逐渐增大,渐扩展至右手中指指背及右前臂伸侧,斑块表面出现糜烂及渗出。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手背4 cm ×6 cm皮损,右手中指指背蚕豆大疣状斑块,表面糜烂伴脓性分泌物(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1.7%↓,淋巴细胞百分比47%↑,嗜酸粒细胞百分比5.6%↑;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皮肤组织PCR 检测分枝杆菌结果:阳性;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大片浆痂、坏死,其下方表皮及真皮浅层纤维素样坏死。表皮呈假上皮瘤样生长,表皮细胞外水肿,有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游入;乳头区及真皮浅、深层血管增生、扩张,部分血管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浆细胞、个别嗜酸粒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的混合性炎性浸润,炎症延及皮下层(图2,3)。诊断:游泳池肉芽肿。治疗:利福平胶囊450 mg,日1次,乙胺丁醇0.75 g,日1次,醋酸泼尼松5 mg,日3次。20天后,皮损明显好转,溃疡糜烂趋向结痂、愈合,无渗出物。嘱患者继续服用上述药物,10天后醋酸泼尼松改为5 mg,日2次,其余药物继续服用不变。治疗2个月后,患者皮损痂皮脱落,皮损明显变平、光滑,基底稍红(图1)。嘱患者停醋酸泼尼松,继续服用利福平胶囊450 mg,日1次,乙胺丁醇0.75 mg日1次,1个月后复诊,目前仍在随访中。
关 键 词:游泳池肉芽肿 淋巴细胞百分比 药物过敏史 中性白细胞 醋酸泼尼松 嗜酸粒细胞 利福平胶囊 表面糜烂
分 类 号:R758.6[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