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10-117,共8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国60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基本经验研究"(09JZD0003);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建设的目标体系和路径研究"(14ZD035)
摘 要:公职人员腐败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因在于公职人员腐败动机的形成。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经济成本收益分析、政治权力分析、个体和群体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分析以及政治生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一些公职人员萌发腐败动机是内在不良需求与思想道德防线失守、腐败机会的客观存在、腐败成本较低、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矫治其腐败动机的策略和路径是建立内外互动、自律他律相互结合的复合型机制,即针对公职人员内在不良需求,建立健康合理的需要结构以压制腐败动机;针对公职人员思想道德防线失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控制腐败动机;针对腐败机会滋生蔓延,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以遏制腐败动机;针对腐败成本较低,提高腐败的综合成本以抑制腐败动机;针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构建廉洁政治生态以限制腐败动机。矫治腐败动机需要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手段的整体合力,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与"不能腐"的约束效应共同抑制腐败动机,从而实现公职人员"不想腐"的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7.43